捐赠场域:跨国公司的网络生产与民族企业的慈善表达
一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近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日益彰显出跨国公司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跨国公司海外捐赠的研究也引起了独特的关注。根据波士顿大学公司与社区关系研究中心的资料,超过50%的《财富》杂志500强公司开始或增加它们的海外捐赠。由其带来的问题是,跨国公司在本土的社会捐赠大幅减少,而在海外新兴市场的社会捐赠却大幅增加。[1]在中国,伴随着外来资本的抢滩,跨国公司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渗透到社会部门,一些跨国公司在最近短短几年内的社会捐赠总额达到了十多亿元,成为社会干预的重要力量。
捐赠(Donation)的定义有多种,韦伯斯特大学词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为公众福利特别是慈善目的所作的赠予行为”。公司捐赠(Business Donation)在中国的官方定义是指企业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用于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公益事业的行为。[2]一般认为,公司捐赠是企业家慈善或企业法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这显然不能成为解释跨国公司大幅向海外转移捐赠资源的理由。跨国公司是因为对海外民族具有更大的同情心而将社会捐赠资源转移到了海外,还是因为跨文化经营模式的需要而将社会捐赠与企业的扩张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民族企业的社会捐赠是否已经产生协变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实证解释企业捐赠行为的新变化,而且可以为揭示全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