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0~2010年东部地区环境载荷和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脱钩分析结果
出版时间: 2016年02月

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现状与过程

第一节 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现状分析

一 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

伴随着经济增长,新型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未来,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管理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各国和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然而,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新型城市化发展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或面板数据分析,关于我国各区域新型城市化发展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的研究还比较少。

1.研究思路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引入使计量经济模型更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深入地揭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群性。空间相关分析通过定义空间权重矩阵和分析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为定量判别区域之间各方面的联系提供了支撑(王敏,2011)。本章在建立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对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借助ArcGIS和OpenGeoDa得出我国各地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2.模型方法

空间自相关是指同一个变量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相关性,是对空间单元属性值聚集程度的一种度量(张松林,2007)。空间自相关性有全局和局部两种指标可以度量,其中全局指标可以用来分析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模式,用单一的值来反映这个区域的自相关程度,而局部指标通过计算每一个空间单元与邻近单元就某一属性的相关程度来衡量其空间自相关性(Goodch,1986)。衡量空间自相关性的全局指标通常有全局Moran指数、全局G系数和G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