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伪中央大学各学院一年级院必修课程表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高等教育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造成了空前的劫难和极大的损害,为了保存中国文化教育的命脉,并使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因战事而中断,抗战期间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的高校纷纷内迁。在日军占领初期,除部分教会大学及迁入上海租界内的部分高校继续艰难办学外,华东、华中、华南等沦陷区内的高等教育事业几乎一片空白。日伪傀儡政权建立后,开始“恢复”高等教育,“恢复”或创办了一些高等院校。但总体说来,日伪统治时期无论是高等学校的数量、办学规模,还是高等学校师生的人数、教学的质量,均无法与抗日战争前相提并论。

第一节 高校内迁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大学分布极不合理,无论是公立、私立,还是教会主办的大学,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平津、东南沿海、沿江地区,特别是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更是高校聚集地。据统计,战前全国共有专科以上高等学校108所,仅平、津、沪三市就有46所,在校学生人数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2/3左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对中国高等学校等文化教育设施狂轰滥炸,肆意占领、破坏,给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全国108所高校中,被破坏的91所,占高校总数的84%,其中严重破坏的25所高校因此停办。

汪伪统治区奴化教育研究面对日军飞机、大炮的轰击,为了打破日军毁灭中国高等教育的毒计,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的国脉,为了抗战时期高等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处于战区之中或临近战区的各高校及其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