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红利:中国制度变迁与内生增长研究
一 引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经济从此进入一个体制转型时期。作为一个处于经济改革和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加到82622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出口国和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被称为世界上一个增长奇迹。国内、国际许多的经济学者、经济学家都在探究其形成原因。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主要来源于对外开放和解除经济管制等制度大变革带来的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出口拉动、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等(王小鲁等,2009)。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郑京平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半封闭型的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走上了市场化改革之路(韩康,2008)。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剧烈变革的社会来说,经济增长不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三个因素就能完全解释的,体制的变化、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演变都会对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徐瑛等,2006)。可见,学者们已深刻认识到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改革开放前,非市场经济和公有制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长期滞后。相比之下,开放型的市场经济是较有效率的一种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加入WTO等一系列举措使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