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潮汕地区体育活动之研究
1934年时任汕头瀛寰艺专体育主任的赖烈铭在介绍潮汕的体育概况时指出:“一般人们对于体育,已具有相当之认识。”[1]诚然,这是较为概述性的说法,但也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潮汕地区的体育活动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以往研究者大多从商贸、宗族、市政与潮剧等角度探讨民国时期的潮汕社会,[2]而从体育活动视角切入的研究零星且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本文主要利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的潮汕民国时期的报刊[3],梳理出民国时期潮汕地区的体育活动情况,以期更加全面地窥见潮汕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一 民国时期潮汕地区的体育活动情况
民国时期潮汕地区的体育活动既保留了民族传统的项目,又引进了西方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从民国时期广泛存在的报刊来看,潮汕地区的体育活动较之前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
(一)项目丰富多样,篮球足球为最盛
民国时期潮汕体育活动开展的项目相当丰富,从报刊统计的类型来看计14种有余。这些项目既传承了传统运动,例如国术与赛龙舟;又吸纳了新兴运动,如篮球、足球、网球和棒球等。国术是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瑰宝,近代以来更被视作强身健体的手段,作为保持传统文化较好的潮汕地区自然也把它发扬光大。比如,现在潮汕地区还保持得很好的南枝拳就源自古代的少林,一直传承至今。
潮汕地区三面环山,一面面海,自明末清初以来就形成了彪悍的民风习性。此外,潮汕内部遍布着星罗棋布的大江大河,较大的就有韩江、榕江、练江等。这样的民风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