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效能感对个体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个体所有的心理及行为的改变都要依靠自我效能感来实现(班杜拉,2003)。作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性自我效能感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中国正在积极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国家创新离不开公民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升则有赖于个体创新性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已有研究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关注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对效能感产生的社会因素关注较少。本文即从社会学角度入手,考察社会因素对创新性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一 相关研究及本文假设
(一)创新性自我效能感及其测量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是人的能动性的基础,它不是一个人具有的实际能力,而是指个体在对自身能力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行动或达成特定目的所具有的信心,属于自我信念体系的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具有水平、强度和广度三大维度。水平是指人们的效能知觉可能局限于某一特殊功能领域内的简单任务要求,可能扩大至中等困难要求,也可能包含最艰巨的行为要求;广度是指人们可能判断自己只能胜任特定领域,也可能认为自己在各种活动领域都有成效;而强度是指效能信念的抗压性和持久性,拥有坚定效能信念的人在经历很多挫折和困难后仍然能够坚持下去(Bandura,1977)。
自我效能总是与特定的领域和环境相联系(班杜拉,2003),具体到创新活动领域,就表现为创新性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