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欧洲化评估
巴尔干国家的入盟进程不一,各国对入盟的反应也存有差异。在克罗地亚成为第28个成员国之后,欧盟实现扩大的意愿和能力有减弱的迹象,今后其他西巴尔干国家的一体化进程或将进入一个缓慢期。另外,欧盟与巴尔干的互动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过程。欧洲化对巴尔干国家所起的正面作用显而易见,同时,巴尔干地区的危机与冲突也推动了欧盟相关政策的出台与机制的调整,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动力源泉。
第一节 巴尔干国家对欧盟扩大的看法
转型已经过去20多年,虽然巴尔干国家都将“回归欧洲”作为其基本国策和优先选项,但各个国家对于入盟并不都持同一个声音,各国民众对入盟以及入盟后的看法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民众与政府层面对于欧洲化的认知及其差异,有助于解释巴尔干国家入盟的不同进程。
一 民众对欧洲化的认知与差异
东欧国家政局变动后,所有巴尔干国家包括后来从南斯拉夫解体出来的国家都把“回归欧洲”作为首要的外交政策。不过,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精英对加入欧盟之于本国的意义有所了解不同,“绝大多数公民对加入欧盟对本国的经济、社会乃至自身的日常生活意味着什么所知甚少。但是,获得公众对加入欧盟的支持对建立这一过程的合法性至关重要”[1]。实际上,在加入欧盟的议题上,巴尔干各国民众的支持程度不一,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自1990年起,欧盟官方的民调机构欧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每年发表一份《中东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