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14年中国经济作物产量区域分布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

2015年经济作物市场分析与2016年展望

经济作物生产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作物产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同时,经济作物生产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根据《中国农业年鉴》的分类标准,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含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胡麻等)、麻类(含黄麻、红麻、苎麻、亚麻等)、烟叶、糖料(含甘蔗、甜菜等)和药材。本专题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重点研究棉花、油料和糖料的生产和市场变化情况。

在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缓慢,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国人口增长、收入提高以及城镇化带来的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的趋势,棉花、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消费也持续增加,供需形势总体偏紧。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改革,相继取消了棉花和油菜籽的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国内农产品市场格局将带来深刻影响。

一 经济作物市场政策环境

2014年和2015年中国农产品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作物的发展也经历了宏观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具体要求“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2015年,国家继续实施新疆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