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差序格局”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概念的比较
所属图书: 文化主体性的思考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回归传统文化 重建道义秩序——儒家思想与费孝通晚年的学术再造

在费孝通的学术研究中,最突出的成就体现为他对乡土中国经济的关注,核心理念是“志在富民”。但晚年的费孝通却转向对精神与文化问题的研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相对于“生态问题”的“心态问题”研究。本文探讨了费孝通晚年提出的新问题、新思想,并试图展示其方法论和社会观中的学术特色。

一 心态与道义:费孝通晚年提出的新问题

1990年,费孝通八十寿辰,有朋友希望他对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个总结,他回答:“我未加思索,脱口而出‘志在富民’四个字。”(费孝通,1999g:189)“志在富民”的理想不仅是费孝通对自己在新中国成立前学术思想的总结,也是1979年之后被他称为“第二次学术生命”(费孝通,1999g:189;费孝通,2001b:295)期间的主要学术理念。

然而,进入90年代,费孝通关注的学术问题发生了转变。他将经济与“富民”问题称为“生态”问题,而将精神和道义秩序问题称为“心态”问题。1992年,费孝通回顾自己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研究,认为主要还是如何充分利用农村的劳动力来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但是,“心态研究必须会跟着生态研究提到我们的日程上来了”(费孝通,1999b:297)。199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座谈会上,他再次对自己忽略心态问题进行了检讨与反思: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我过去“志在富民”只看到他们“衣食不足”而为此动脑筋。现在衣食足了,是否应当看到他们的“荣辱”了呢?这方面我过去确是关心不够。这种自我批评引起了我今年去曲阜访问孔林时,醒悟到自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