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东亚金融合作机制功能一览
出版时间: 2015年03月

金融危机后的中日韩金融合作

中日韩作为东北亚三个最重要的国家,在东亚乃至亚洲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国人口占东亚的74%、世界的22%,经济总量占东亚的90%、世界的20%,贸易总量占东亚的70%、世界的20%。在东亚如此具有影响力的三个大国间的贸易、金融合作不仅有利于推动东亚一体化建设,而且有利于整个东亚地区的繁荣和稳定。与中日韩富有成效的经贸合作相比,三国间的金融合作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但在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呈现不断深化的趋势。

一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日韩金融合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危机的强传染性、有效金融救助机制的缺乏、最后国际贷款人不力及东亚国家自身的脆弱性等问题,使得东亚国家纷纷陷入困境。危机之后的痛定思痛,使得中日韩等东亚经济体开始认识到通过加强本地区金融合作来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日韩金融合作开始起步,当时推进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来维护东亚地区的金融稳定。经过十年发展,中日韩的金融合作取得一定进展,在金融合作机制增加的同时,其功能也日益完善(见表1)。三国合作尤其在清迈双边货币互换体系、亚洲债券市场及经济预警监督机制[1]等层面取得了实际进展。

1.清迈双边货币互换体系的构建

1998年,在中国倡议下,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建立了“10+3”金融合作机制。1999年成立了“东盟与中日韩财长机制”,启动了东亚金融合作进程。2000年5月,中日韩与东盟在泰国清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