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家庭领域中的语言使用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美国纽约地区华人语言生活调查

一 引言

美国是一个海外移民占多数的国家,也是除东南亚外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因此,一直都成为研究海外华侨华人状况的一个地区。然而,以往研究内容多关注的是华人经济、华侨社会变迁及其与中国关系等,对华人社会语言的研究相对薄弱。除张东波、李柳(2010),周敏、蔡国萱(2002)外,从宏观层面考察华人社区语言现状的成果比较鲜见。2010年和2011年,笔者前往美国纽约进行了题为“美国华人社区的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状况”的田野调查,地点是纽约的曼哈顿和法拉盛华人社区,问卷涉及华人的基本状况、语言选择及语言态度等项目,客观地描绘了美国纽约华人语言使用领域的状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在美国多元社会中华人的语言生活面貌。

二 社会背景

(一)美国华人移民:历史与现状

华人移民美国历史悠久,经专家考证,华人最早进入美国的时间可追溯至1785年,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移民则始于1820年前后的加州“黄金大发现”事件(刘伯骥,1976:3)。此后,在经历了清末《庚子条约》的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中国大陆20世纪80年的改革开放,华人先后分批次移民入美,逐渐衍生和发展为美国国内一支有着自身鲜明的语言民族文化特色的亚裔群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美华人已超过400万人,以加利福尼亚州华人数量最多,占全美华人的31.8%,纽约地区次之,占22.2%[1],这些华人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及四大洲等世界近5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东南亚的二次移民占15.3%,大中华区[2]华人占67.4%,中国大陆的华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