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境内减去离岸的外汇远期溢价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中国和印度的金融开放度:对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启示

一 导论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的决策者们都宣布,他们计划让本国仍然受到严格管理的资本账户进一步自由化。全世界都与中国和印度存在重大利害关系,都希望两国金融在融入全球市场时,不会产生破坏性的溢出效应(Hooley,2013)。中国的情况更重要,因为与印度相比,中国的经济规模更大,其在未来若干年内更愿意渐进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

这两个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一体化方面的融合程度是决策者们对未来资本账户开放进行管理时的一个实际出发点,因为人们可以发现资本账户开放面临的潜在挑战和随之而来的风险。例如,如果金融融合程度高,中国和印度就可以用资本以账户开放“倒逼”国内金融自由化,所失甚少,所获颇多。但是,如果金融一体化的程度较低,双方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国内经济和市场需要对资本账户开放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整。

我们在对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进行研究时,大多使用金融开放指数Chinn-Ito(2008)。该指数是一个区间值和法律意义的标准,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交易安排与限制年度报告》中规定的4个变量(见图1上)。对事实上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而言,“使用最广泛的标准”(IMF,2010:51)是一国的国际资产和负债的总和与其GDP的比值(Lane and Milesi-Ferretti,2003,2007)(见图1下)。

图1 中国与印度的资本账户开放:法定上与事实上的测度

我们怀疑,这些标准能否正确反映中国和印度在国际金融一体化之路上的改革进程和相对地位。[1]我们不同意Chinn-Ito关于中国和印度在金融开放之路上止步不前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