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傣族平辈亲称、引称、从孩称对照
所属图书: 语言生活与语言政策
出版时间: 2015年03月

傣语亲属称谓变体

一 引言

在亲属称谓的语用研究领域中,我国民族学大师冯汉骥[1]、芮逸夫[2]和凌纯声[3]分别于20世纪30~50年代,描述过汉语亲属称谓“亲从子称”(teknonymy)的用法。几十年以后,语言学家伍铁平则将汉语中的“亲从子称”叫“从儿称谓”。芮逸夫在调查川南鸦雀苗族时,还发现了苗语中“子从亲称”(tekeisonymy)的现象。[4]罗美珍[5]在论述傣语称谓法时,曾涉及傣语亲属称谓的某些使用。

20世纪80年代末期,希腊的穆夫韦内[6](Mufvene)发表了一篇题为《基图巴(Kituba)亲属称谓语用学》的论文,从社交语用学的视角,详尽描述了基图巴语亲属称谓“敬称”(honorific usage)和“爱称”(endearing usage)这两种用法。然而,系统描写一种语言亲属称谓十几种用法的论著尚不多见。

本文旨在全面描述傣语亲属称谓13种用法,提出一套亲属称谓变体的概念,给出定义。

文中傣语资料来自笔者的田野调查。1987年和1989年,笔者两次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重点走访了23位傣族发音合作人,其中女性5人。他们来自该州的2县1市6个调查点,即景洪市城关允景洪镇,勐海县城关象山镇、勐混乡和勐遮乡,勐腊县城关勐腊镇。受访者年龄平均60.5岁。

这些老人,1953年民主改革之前,属于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的各个阶层,既有原议事庭的高官贵族,也有原土司的直系和旁系亲属,又有原最高领主的侍从,还有还俗的和尚、佛爷及乡镇平民等。

本文提供的,主要是这些老人所代表的老派傣族亲属称谓的语用变体,没有涉及新派称谓变体和新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