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增长中的批发依赖性研究——基于工业品分类样本的实证检验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流通产业呈现迅速发展态势,流通规模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业态体系不断完善,流通产业已经成为保障生产与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支柱产业。2012年,《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国发〔2013〕69号)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确立了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的提法和地位;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明确指出“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些对新时期的流通理论创新和流通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比较来看,现有专门探讨批发流通的研究文献相对有限,这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对流通问题的长期“转移淡化”及其与流通理论在“方法论上的对立”有很大关系。截至目前,富于启示性的研究主要围绕批发环节的地位与作用、独立批发组织的生存机理及运行效率、现代批发业创新发展等角度展开分析论证。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肯定了批发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于促进流通产业良性增长的特殊意义,提出“批发环节不会在流通市场化过程中消亡,而是呈现出淘汰、整合、创新与发展的趋势”,“批发组织凭借专业化优势而实现更高流通效率”的传统范式依然有效,在战略发展中“批发产业与生产环节、零售环节之间将形成以效率为目标的协同机制”等观点和结论。从中国批发业的发展前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