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因素视角的微博用户持续使用研究
一 引言
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公开发布的微型博客。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登录微博,以不超过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达到实时分享的目的(黎斌,2012)。自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以来,微博用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国微博用户规模已达3.09亿人,占网民总数的54.7%,我国成为微博用户第一大国[1]。但与此同时,微博用户增速开始放缓,用户活跃度也开始停滞甚至出现衰退。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相关数据显示,进入2013年,微博用户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和人均单日页面浏览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微博正面临着如人人网、开心网一样的用户流失危机(李冰玉,2010)。因此,当微博新增用户趋于稳定并达到饱和时,挖掘和发展新用户的“圈地”行为已经不是未来微博服务供应商的主战场,而如何巩固和维系用户,增强用户的持续使用成为微博未来发展关注的焦点。
微博用户持续使用问题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但相关的研究还非常少,而且现有研究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微博用户持续使用具有直接影响的感知有用性、感知趣味性等任务类影响因素方面(刘鲁川等,2012;彭希羡等,2012),而社会类因素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实际上,微博用户处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之中,微博持续使用的意向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外部性、主观规范和形象等各种社会变量的影响。这些社会类因素不仅可能对微博用户持续使用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还可能通过感知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