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生存状况分析
连片特困地区是一类具有诸多共性的特殊类型区域,生存环境较为恶劣,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地方经济发展落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缺乏,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普遍偏低。而生活在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残疾人,人力资本开发不足,贫困程度更加严重,生存境况更加恶劣。与此同时,各连片特困地区又呈现明显差异,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残疾人,其贫困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 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
(一)收入来源
残疾人家庭收入来源前三位是:种植与养殖收入、外出打工收入和政府救济,分别占比52.6%、20.3%和18.1%。从残疾人主要经济来源看,靠家人供养、本人劳动收入和靠政府救济占据前三位,比例分别为63.6%、21.1%和12%。对残疾人残疾等级与残疾人主要经济来源进行交叉列联分析,可以看出,残疾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家人的供养,残疾人的残疾等级与残疾人主要收入来源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残疾人的残疾等级越高,就越倾向于家人供养,残疾等级越低,则越倾向于依靠本人劳动收入(见表2-1)。
表2-1 不同残疾等级残疾人的收入来源比较
(二)家庭支出[1]
从残疾人家庭主要支出结构来看,主要支出的前三位是:医疗费用、食品支出和生产经营性支出,分别占比32.6%、30.6%和27.8%。残疾人主要支出结构与残疾人家庭主要支出结构相同,集中在医疗/康复、食品和生产经营这三项上,分别占比43.1%、30.5%和17.0%。四个县(未包括台江县)的残疾人家庭支出有所区别,新蔡以生产经营支出最多,米脂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