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影响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必然选择。征收碳税被普遍认为是减少碳排放最具市场效率的经济手段之一,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具有政治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特点,中国正在研究近期开征碳税的可行性,发挥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征收碳税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也将对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章将分析不同水平的碳税对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为碳税政策的制定以及低碳经济下提高贸易竞争力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节 碳税概述
一 碳税的内涵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消减二氧化碳的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属于环境税。碳税主要对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按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征收,是一种从量税。但现实中,由于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监测技术成本过高,一般根据化石燃料中的含碳量测算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最早出现在欧洲,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碳税是基于激励的价格型减排工具
总体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命令—控制型(Command-and-Control),二是激励型(Incentive-based)。命令—控制型政策是运用法律和制度,直接或间接地要求企业使用减排技术,通过检查、监控和罚款等标准化程序确保企业达到减排要求。激励型政策是政府制定总体目标和原则,然后给企业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