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生态链的结构转型
组织在公益事业生态链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在过去一年,社会组织规模取得新突破,行业生态链进一步完善深化,组织职能分工走向清晰化,现代公益组织体系正逐步形成。到2014年年底,全国社会组织总数超过60万家,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金会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总量跃上4000家的新台阶,并向行业资助者角色努力前行;顺应公众参与的需求,更多非公募基金会尝试向公募转型,承担起公益价值传播的职责。慈善会在地方步入改革的征程,剥离行业支持职能和公募职能。社区社会组织探索多样化发展,并走向专业化,让社会服务能落地生根。行业综合性枢纽组织和服务平台在更多的地方建立起来,行业支持系统日臻完善。
一 社会组织总量超60万,经济贡献潜力显现
2014年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颁布实施的第二年,也是全国广泛开展简政放权、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政策落实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里,我国社会活力得到再度激发,社会组织总数、增量再创新高。
(一)全国社会组织突破60万家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社会组织总量为606048家,提前一年实现《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设定的60.5万家的目标。
1.社会组织年增近6万家,增速突破10%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我国社会组织新增58803家,净增量是目前为止的历年最高;增长率为10.75%,从2007年以来首次突破10%。[1]
在三类社会组织中,社会团体有309736家,比上年新增20710家,增长7.17%;基金会4117家,净增568家,增长率为16%[2];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