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改革政策的经济贡献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模式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9.1 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放缓的趋势。2011年我国GDP增长率保持在9.2%,而2012年下滑为7.8%,2013年为7.7%,最近的数据显示2014年的增长率进一步下降为7.4%。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具有经济周期和世界经济等外部因素影响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增长率的持续下降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可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经济结构转换的基本事实。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有多大潜力?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目标制定,对于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也具有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超过10%的高速增长,而在经济高增长背后,主要动力是要素投入的增加。随着经济结构转换,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式将逐渐发生转换,未来经济增长将经历一个换挡期。传统动力将逐渐减弱,新的增长动力模式将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在这种新旧动力交替转换时期,如何分析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成了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者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在经济结构转换和要素投入增长开始衰弱的背景下,改革红利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被寄予厚望。因此,评估改革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将是判断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9.2 文献评述

9.2.1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

国内学者中林毅夫(2012)等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揭示了中国过去30多年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资,还可以保持20年8%左右的增长速度。张军(2013)运用“收敛假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