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家庭分析
一 引言
个体家庭研究是认识“家内”成员生存方式的基础,也是揭示家庭代际、家庭成员关系及其变化的重要视角。学术界有关个体家庭的研究及成果相对较为丰富。随着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子代家庭分开生活,对由诸个有血缘关系的个体家庭所构成的网络家庭的结构、家际交往与关系的研究是认清当前家庭形态与家庭代际关系的新的视角与途径。网络家庭分析相应也成为家庭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截至目前,已有有关网络家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家庭的概念界定、结构与功能,以及网络家庭关系等方面。且大多以理论分析为主,有关网络家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尚不多见。
(一)网络家庭的概念与特征
在西方工业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劳动力流动,形成了诸多核心家庭,尤其城市地区相对独立的核心家庭更为普遍。基于个体家庭的家事安排、收入来源,以及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支持多依赖于家庭中丈夫的职业,而并非其生长的家庭,一些学者提出了“孤立的核心家庭理论”(Parsons,1943;Winch,1968)。但现实中,子家庭与其出生家庭间存在互动、交往与互惠性的帮助与支持(Sussman and White,1959)。20世纪40年代末期新兴的经验论提出了对独立的核心家庭的质疑,并给出了在工业社会存在亲属家庭网络的有力依据(Sussman,1965)。后续学者们提出了由亲代家庭和不共同居住的子代家庭组成的扩展的亲属家庭体系的概念,并将其命名为亲属网络(kinship network),在这个亲属网络中母家庭与子家庭日常相互帮助,往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