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的饮食消费环保主义:行为与态度
一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全球掀起“绿色革命”以来,涵盖食品、电子产品、时尚用品、护肤美容用品等产品的环保性消费备受社会关注。学界对这一问题也不乏讨论,从经济到政治,从商业生产到文化传播,从个体意识到集体行动,各自出发点均有所不同,但都认可绿色消费是基于环保意识的、保护自身健康和个体利益的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理性消费方式。[1]
饮食消费环保主义(environmentalism in food consumption),是绿色消费理念下的一个主张,旨在提倡人们在日常饮食消费中关注环境问题,拒绝不适当的食物消费模式。已有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人们对绿色食品——经认证的无污染、安全、优质、高营养性的食品(如绿色大米、绿色蔬菜等)——的消费行为与态度认知上。[2]而从历时的角度看,中国人的绿色食品消费意识与日俱增。本研究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活动作为日常生活实践,其所携带的社会符号意义增强,珍贵食材的消费同样也是如此,与社会地位、新奇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时尚等概念交织在一起。但已有研究中,有关这一主题的讨论极少。
海鲜,作为营养价值丰富、能够体现个体地位和品位的消费物产,在目前看来仍是带有地域性偏好的食物,但它在人类饮食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却具有重要定位:①它符合人们未来饮食选择的趋势。研究发现,当个体越重视自身生活质量,海鲜在个体生活方式中的重要性就越强。[3]②海产品的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动植物保护息息相关,也是目前我国环保事业的一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