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美双边贸易状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共享安全:冷战后中美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论析

一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把苏联霸权确认为共同威胁,在明确两国安全关系、构建共同安全利益目标基础上,两国于1979年成功缔结外交关系,建交后以传统安全合作为核心的双边关系得到较快全面发展。随着1991年底苏联解体,横亘在东西方之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帷幕落下,世界开始真正启动全球化进程。传统的两大阵营之间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威胁骤然下降,40多年来笼罩在人类头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阴云逐步消散。但和平不等于安全,曾经掩盖在传统政治、军事冲突下的民族宗教冲突、地区性金融危机、全球性气候问题、能源安全与危机等新型威胁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非传统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威胁具有不同于传统安全威胁的“非结构性(unstructured)”突出特点,其没有既定的规则和边界,威胁源也无一致的组织架构和组织方式,威胁方式无规则可循,威胁内容和后果也不能预料,并具体表现出更强的社会性、跨国性和全球性,因此体现出治理难度大、过程长、综合性强的特点。无论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抑或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或者其他某一个国家、组织都无法单独应对这些全球性、全人类的共同威胁。中美安全关系既囊括了原有的传统安全内容,又增添了更具挑战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中美如何应对挑战影响着双边关系的性质与走向。

二 “共享安全”:中美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的理论基础

冷战后,世界进入“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的最低点”,甚至是“人类这个物种出现以来最和平的时期”。[1]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