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麻阳苗族自治县姓氏来源与分布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沅水流域的人口变迁

一 明代以前沅水流域人口数量的缓慢增长

在传统中国社会经济中,劳动力数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楚国到秦汉,沅水流域先后设置黔中郡、武陵郡,唐宋元时期陆续析置为鼎州、辰州、沅州及溪州、思州,所拥有的人口虽然有增加,但相对于长江中游其他地区而言,是比较稀少的。官方史籍的户口记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沅水流域人口变动及其与经济开发的关系,有利于了解流域内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轨迹。

从远古时起,沅水流域就已有人类定居、繁衍,这从考古发掘的众多遗址中可以得到充分证明。其中,地处“五溪蛮”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地区就发现先秦文化遗址700余处[1]。如此多的遗址分布说明,沅水流域的人口分布已经比较广泛,其经济开发在先秦时期已经开展。怀化高坎垄新石器时代遗址表明,这一地区居住着“三苗民”;靖州江东战国墓葬表明,这一带是濮人活动地区[2]。1978~1979年,在溆浦马田坪发掘清理墓葬67座,其中楚人墓58座、巴人墓8座、秦人墓1座[3]。1982年,在保靖县四方城清理楚人墓葬12座[4]。1984年,在古丈白鹤湾清理楚人墓64座[5]。这些墓葬的发掘表明,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不少巴人、楚人、秦人迁入沅水流域居住。1986年在沅陵县太常乡窑头村发现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城址,据出土文物分析,应为楚黔中郡故城遗址[6]。据《后汉书》卷八十六记载,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楚国国力大增,南并蛮越,在今湘西地区及其周边设立黔中郡。黔中郡的设立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