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1987/1988年度旁遮普邦不同组别农户人均农场收入的变化
出版时间: 2011年05月

独特的农业转型

在第二章,笔者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论述了印度绿色革命。在这一章,笔者将从农业转型的角度来剖析印度的绿色革命。在学术史上,“农业转型”(agrarian transformation)主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探讨农业变迁问题时使用的概念。[1]他们着重从生产关系或制度“型式”的角度探讨农业变迁问题,而农业现代化论者着重从生产力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因而,“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转型”可以说是分析农业变迁的两个不同视角。

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两个概念之间是毫无联系的。就笔者当前的研究来说,农业转型所要考察的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经济动力或机制(dynamics),即推动一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经济动力或机制的问题。换言之,农业转型考察的是与农业现代化相联系的农业经济形式或生产方式的转变问题,即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的经济形式或生产方式是否发生了转变和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的问题。所以,对绿色革命期间印度农业转型问题的考察,并不是对印度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简单重复。下面我们就从梳理马克思主义学术传统中的农业转型概念开始本章的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论域中的农业转型概念:内在的和外在的

追本溯源,关于农业转型问题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农业问题”的探讨。对他们来说,农业问题就是农民问题,是关于现代无产阶级在仍然存在着大量传统农民的国家如何夺取政权的政治问题。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意识到了农民对于无产阶级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