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转型的停滞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论域中的农业转型概念时,我们指出这个概念有双重含义:一种我们称之为“内在的农业转型”,另一种我们称之为“外在的农业转型”。在第三章和第四章,我们已经分析了前一种意义上的印度农业转型问题,现在我们将分析后一种意义上的印度农业转型。由于外在农业转型概念涉及的是农业变迁和工业增长之间的关系,本章将越出农业的狭隘范围,分析印度生计农业转型基础上的工业增长。不过,为此目的,我们将首先说明印度绿色革命期间生计农业转型影响该国工业增长的那些过程或面向。
第一节 生计农业转型中的无产阶级化和贫困化过程
在绿色革命期间,伴随着生计农业在农业现代化基础上的发展,印度农业中的“无产阶级化”过程也发展起来了。换言之,印度农业中没有土地、依靠充当农业雇工维持生计的“农业无产阶级”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具体情况见表5-1。
从表5-1可以看出,印度的农业劳工数量在1961~1971年间增长最快,这显然同绿色革命初期印度农村发生的大规模驱佃活动相关。在1971~1981年间,无论耕作者的数量,还是农业劳工的数量,都有了很大增长,说明在现代生计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农业劳动力不断增加的后果,一方面传统的土地碎分过程继续进行,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化过程也发展起来了。在这个时期,前一种过程还是稍占优势的过程。但是,在1981~1991年间的后绿色革命时期,后一种过程的发展就明显超过了前一个过程,成为现代生计农业发展的主导形式。[1]
表5-1 印度农业无产阶级的发展(1951~1991年)
表5-1 印度农业无产阶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