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达地区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研究——以深圳为例
经济增长有两个实现途径:一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二是资本、劳动要素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向生产效率较高的部门的流动转移,重组要素以加速经济增长。
第一个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是市场体制完善、劳动力和资本流动自由、部门之间要素效率相等的地区或城市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情形之下,部门间劳动力、资本的流动转移不能增加总产出,扩大经济总量。
相反,在一个经济体内,当市场需求随着收入水平提升而改变,市场体制不完善,产业部门之间劳动力、资本的流动转移存在障碍时,因为要素收益部门之间的差异,要素的流动配置能创造新的经济总量,推进经济增长。这种非均衡增长即是经济增长的第二途径,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内容。
第一节 前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总量上,GDP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4年159878.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6%;在结构上,1979~2004年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018.4亿元增加到20955.8亿元,占GDP比重由27.9%降低到13.1%;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745.2亿元增加到73904.3亿元,占GDP比重由47.9%略下降到46.2%;第三产业增加值由881.6亿元增加到65018.2亿元,占GDP比重由24.2%上升到40.7%。整个时期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变动
从就业人数看(见表1),中国的产业就业人员主要呈现出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