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分系统指数对河北省历年生态文明水平影响的占比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京津冀生态文明指数研究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挑战,“全国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的示范区”是国家关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四大目标之一,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率先突破的三大重点之一。本文主要开展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指数的研究,考察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文明进展情况,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发现不足,进而提出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取向。

一 协同形势与主要进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其中就有: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2015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正式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其后的2015年7月,京津冀三地相继通过了贯彻意见、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进入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的新阶段。2016年2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等总体目标;也部署了“绿色发展,建设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的重点发展任务。

为改善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由小范围到大区域、由试点示范到全面展开、由具体项目到战略规划不断深化和不断拓展的进程。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环境保护部和京津冀等6省(区、市)成立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共同制定了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