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5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类型区  |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格局分异研究

一 研究区域

由于现实发展的需要,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范围不断调整和变动。最初京津冀城市群规划的范围为“1+6+3”模式,即北京加河北的张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再加天津北部的宝坻区、武清区、蓟县;而后京津冀城市群规划的范围为“2+8+4”模式,即北京、天津两个核心城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沧州市、承德市、张家口市这八个次中心城市及滨海新区、通州新城、顺义新城、唐山港新城;最终京津冀城市群规划的范围为“1+9+3”模式,把石家庄市、衡水市、沧州市纳入京津冀城市群。因此,京津冀城市群共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张家口、承德、秦皇岛、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石家庄共11个地级市。

本文共选取173个县级空间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县、县级市和市辖区[1];2005~2015年行政区划变动如下:2009年,天津市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滨海新区;2010年,北京市撤销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东城区,撤销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西城区;2015年,国务院撤销唐山市唐海县并成立曹妃甸区;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以2010年前的全国行政区划为标准。

二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一)经济空间分异程度

根据经济空间分异K值函数[2],对京津冀城市群173个县市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分异程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京津冀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程度在2005~2015年处于总体不断上升的趋势,2010年首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