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时代多彩贵州“民族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团结之根源,是民族和睦之灵魂。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发挥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民族文化传承形式多样,其中教育传承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多彩贵州最为珍贵的文化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和现代化程度进程的不断加速,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现象日趋明显,贵州的民族文化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形势严峻。学校是教育传承的主体,为了更好地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贵州省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中曾指出,“互联网+”正在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将成为未来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个传统行业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进一步加深了与互联网的融合,不断创造出新的发展局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进校园”实践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力量和影响力,创新实践路径,从而有效传承和弘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一 “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融合
(一)对“互联网+”的解读
“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2012年由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提出来的,他指出,“‘互联网+’这个公式应该是所有行业产品和服务与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公式”[1]。然而,实际上“互联网+”概念的全面普及却是在2015年以后。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