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南合作框架和印度发展伙伴关系的新兴轮廓
一 起源与发展
关于发展合作和伙伴关系的政策是印度外交的一部分。在印度可以行使独立的政策时,其总是存在这种倾向:无论是阿育王(公元前268年至公元前232年)还是朱罗王朝的拉贾乔拉皇帝(公元985年至1014年),分享知识、文化和精神力量总是其政策和方法的核心要素。在莫卧儿人和英国人入侵之后,这个印度的传统消失多年。然而,即使在自由斗争期间,印度国民大会党仍为非洲和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独立运动提供支持。在印度独立并于1946年建立临时政府之前,尼赫鲁曾提出为来自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农业科学家提供培训的计划。这项计划由他的教育部长Shafaat Ahmed Khan先生[1]推进,尼赫鲁写道:
我们一直在与中国交换留学生。这是密切与中国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我建议我们也可以对印度尼西亚做同样的事情,或者将其称为“同样的事情”也并不准确,因为目前印度尼西亚还没有为印度学生提供教育的设施。首先,我们所能做的是为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学生提供奖学金,让他们在印度的大学学习。我强烈敦促你在这方面采取一些步骤,并允许一些印度尼西亚学生获得这种奖学金。当爪哇有了一些教育设施后,我们也应该派一些学生去那里。
在1947年正式独立后,印度政府立即在1948年推出了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奖学金计划,共设立了75个奖学金名额。后来这一计划落实为一项重要举措,并于1964年被命名为“印度技术合作培训方案”(ITEC)。最初的合作承诺及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广泛政治联系最终塑造了印度南南合作的轮廓,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