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发展报告(2017)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甘肃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报告

所谓生态屏障,是指位于特定区域的具有良性生态功能的巨型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是屏障区域的生态安全系统,同时又是下游区域生态环境的“过滤器”“净化器”“稳定器”。甘肃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是我国秦巴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重要区域,也是甘肃最大的天然林区。近年来,随着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的不断推进,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屏障建设旨在恢复、重建重大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功能[1],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但是,生态屏障建设,应在充分认知生态系统功能特征及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分期建设目标。作为甘肃“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总体布局的重要构成部分,甘肃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对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行评价,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战略提供依据。

一 生态环境与资源本底条件认知

(一)研究范围界定

本评价报告研究区域为“甘肃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依据《甘肃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研究区域为“长江上中游地区(南部秦巴山地区)”,包括甘肃省陇南市(全部)、天水市(部分)及甘南州舟曲县、迭部县,共11个县(区),区域总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依据《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