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
一 基础与现状
(一)有关背景和条件
陕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3772万人,辖10市、83县及24个市辖区。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区域,分别属亚热带湿润区、暖温带半湿润区、暖温带半干旱区。
陕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陕南属长江流域,陕北、关中属黄河流域。全省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579条,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305条,穿城河道约70条。
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3万处,其中水库1050余座,700公顷以上的灌区349处,堤防6281千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6万平方千米。据普查,可用于景区建设的资源有420多处,占总数的0.18%。已开发的资源61处,占可开发资源总数的14.5%。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华夏文明的源脉,历史文化、水文化底蕴深厚,为景区建设注入了灵魂。关中有以萧何、郑国、李仪祉为代表的治水名流,有汉代兴建的龙首渠(澄城)、秦末兴建的郑国渠(三原),有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关中八惠”;陕南有西汉修建的山河堰(汉中),有周、秦、两汉、三国文化遗址等。
(二)管理机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政策支持情况
陕西省水利厅成立了水利风景区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组成了专家评审委员会。2012年在厅经济处内设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各市(区)都成立了景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业务处室。部分有资源的县也成立了景区工作机构。各景区都有经营管理机构,至2015年底,成立专门管理机构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