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选聘权配置、制度变迁和审计师独立性:一个进化博弈分析框架
第一节 引言
与发达国家审计师发展历史不同,我国审计师的发展更多地依赖政府的推动。这种政府推动集中体现在审计师法规体系的建设之中。自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实施以来,经过努力,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为中心的审计师法规体系。本章将对我国审计师行业发展变迁进行系统分析,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从本质上说,审计师审计是一种私人部门的活动。审计失败可以被看作一种市场失灵。而“需求-供给”分析方法是经济理论分析市场问题的基本方法。萨缪尔森曾引言:“你甚至可以使鹦鹉成为一个博学的政治经济学家——它所必须学的就是‘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名词。”这里,“需求-供给”运用本书建立的审计师选聘权配置、市场竞争与审计师独立性分析框架,对我国审计师发展的路径进行一个合理的理论解释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 独立审计制度变迁的逻辑起点和审计师选聘权配置
一般认为,在市场化路径下形成的独立审计本质上起源于企业在公司制发展中自发对审计师独立性的内在需求,这可以用委托代理理论来进行解释。在审计需求的主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看来,随着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分离,公司所有者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不持有公司股票但实际控制着公司财产的职业经理。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管理者有可能编制虚假会计报告,虚报经营业绩,所以股东就需要从企业外部委托审计师对其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