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变量定义表  |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制度环境会影响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治理作用吗?

一 引言

2013年,中国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当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创下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8%,是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然而,截至2015年9月,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14个季度负增长[1],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大多因产能过剩而面临经营困难的困境。世界第三大投资国大而不强,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对此,许小年等学者(2015)认为这是投资驱动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其中部分原因归咎于企业自身决策不当,尤其是2008年“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后,众多企业盲目地进行非效率投资和过度建设。进入十三五规划之初,企业关注点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技术与创新转移,如何真正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对于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梦”、成为投资大国强国意义非凡。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旨在从制度上帮助企业缓解产能过剩,提高投资效率。2014年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确定了致力于开拓区域市场、促进投资消费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理念。

现有研究分别从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程新生等,2012)、银企关系(王善平等,2011;俞鸿琳,2012)、政府治理(陈德球等,2012)、治理环境(李延喜等,2015)等外部制度约束和会计信息透明度(袁知柱等,2012)、财务杠杆水平(徐玉德和周伟,2011)、公司治理结构(陈晓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