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昭通卷烟厂捐款1000万元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扶贫基金会会长创业故事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创会会长项南的诗句。这两句诗恰恰是项南会长以及基金会初创时的几位副会长做人做事的写照。基金会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我们的创始人项南会长及几位副会长功不可没。

1989年3月13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在民政部注册,中国扶贫基金会(原名为中国贫困地区发展基金会,1990年改为现名)成立了。作为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民间团体,她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不断探索,自我发展,逐渐成长壮大。

中国扶贫基金会诞生时,是一个有着浓重政府色彩的、在中国规格最高的基金会。说她规格高,是由于她的申请成立报告由当时国务院最高领导同志划圈批准,并委派原国家主席、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同志任名誉会长;创会时理事会中的理事,有70%是刚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这些老领导老同志集合在扶贫的大旗下,就是一个心愿——扶贫济困!为政府主导的扶贫工作做一些拾遗补阙的实事。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约有2.5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大约占农村人口的1/3。那时的贫困属于体制性贫困,以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贫困人口减少到1.25亿。这一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中国的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地增强了活力,加快了发展步伐,而西部的发展却与东部拉开了距离。剩下的1.25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那里的信息不畅,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很差,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