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中亚留学生汉语因果复句偏误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留学生为例
一 引言
国内学者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偏误分析,长期以来都是以鲁健骥提出的偏误类型分析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模式。在语法偏误中,鲁健骥提出“按偏误的性质把它们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鲁健骥,1994)。后来的研究大多依据这4种偏误类型总结、分析留学生汉语习得,对偏误现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但是加以阐释的不多。中亚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因果复句时偏误也较多,对此本文拟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依据,运用其中的原型和标记理论,分析留学生的偏误语句,解释中亚留学生汉语因果复句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并为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因果复句教学提供参考。
二 中亚留学生汉语因果复句偏误使用状况
本项研究将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08-1、08-2、09-1、09-2、09-3、09-4 6个班共69名来自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作为被试。其中,08级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时间为3年,09级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时间为2年。本项研究收集了这些留学生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以其中的作文作为语料来源,共约22959字。
(一)自然语料分析
本项研究因着重考查中亚留学生汉语因果复句关联词使用情况,因此在搜集语料时,只搜集了出现汉语因果复句关联词的语料,未出现关联词的汉语因果复句未被纳入研究范围。从22959字的语料中搜集到的使用关联词的因果复句共89个用例,使用次数及偏误率情况见表1。
表1 自然语料中因果复句关联词的使用次数及偏误率情况 | |||
---|---|---|---|
关联词 | 使用次数 | 偏误次数 | 偏误率(%) |
因为 | 41 | 1 | 2.4 |
所以 | 40 | 0 | 0 |
因 | 1 | 0 | 0 |
因此 | 2 | 1 | 50.0 |
之所以……是因为…… | 2 | 1 | 50.0 |
由于 | 3 | 0 | 0 |
总计/平均 | 89 | 3 | 3.4 |
表1 自然语料中因果复句关联词的使用次数及偏误率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