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与捷克:从地缘历史争议到紧密的双边贸易关系
捷克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地缘经济位置都处于欧洲的中部。作为西斯拉夫的一脉,捷克西邻德国,南接奥地利,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东西欧交界处,也是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共生共存的交界地。冷战后,德国积极推动政治真空地带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2004年捷克跟随其他中东欧国家一同加入欧盟后,其在政治经济方面表现甚佳。从政治方面来看,捷克是中欧国家中最稳定的国家之一,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直名列中欧国家的前茅。由于欧盟东扩后与德国经济的联系紧密,德国的经济波动影响着捷克的经济波动,但捷克至今仍是经济表现最好的中欧国家之一,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为发达国家,2015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7231美元[1],但仍远远落后于2015年德国的41219美元与奥地利的43439美元。捷克同德国一样拥有欧盟成员、北约成员、申根国家的多重身份,与德国不同的是,捷克尚未加入欧元区。捷克之所以在政治与经济双重领域表现良好,离不开与日耳曼民族的历史渊源,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缘经济地位,也离不开冷战后德国对中欧的重视,重视对其展开以稳定和发展为目标的布局,东扩将捷克纳入欧盟制度与框架内,推动其以欧盟发展水平为目标的现代化。
本文分别从地缘历史与地缘经济角度来考察德国与捷克的关系,双方通过各自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需求,在政治上既对抗冲突又携手配合,在经济上既互相依赖又品尝担忧的喜悦。首先,从历史脉络中梳理日耳曼民族与斯拉夫民族的历史渊源;其次,分析冷战后德捷地缘历史冲突与发展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