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舆论传播中的文化因子与仪式奇观
第一节 微博舆论传播背后的文化喧嚣
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中有许多场共同起作用,其中政治场、经济场是元场,是潜藏在微博舆论行为背后的“手”,是其发生的深层原因;同样,文化场在社会场中作为与政治场、经济场并列的元场,也是潜藏在微博舆论行为背后的“手”,是其发生的更深层原因,因为它总是通过文化积淀,不知不觉地影响微博用户的舆论行为。
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定义认为文化不仅包括了所有存在于人类头脑和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信息,它包括了人类生活的任何层面,甚至包括了像国家、阶级、民族等在传统意义上属于社会结构范畴的东西。狭义的定义认为,文化包括了所有存在于我们头脑中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信息,但是我们称为社会结构的那些范畴则被排除在文化的定义之外。[1]文化的广义定义所指太宽泛,不利于我们研究文化同微博舆论行为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一律取其狭义定义进行研究。
司怀特认为:“文化就是社会礼仪、符号、故事和世界观的集合,它是人们指导其建构自己行为策略的工具包。”[2]在微博舆论行为中,文化扮演的正是这种具有策略指导作用的“工具包”角色。网民与文化的关系,就是工具包主人同工具箱之间的关系。微博舆论行为是网民在文化这个工具包中寻找不同的理想工具,并将其运用于微博舆论实践的过程。也有许多学者把文化看作文本,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文本的内容决定的,这实质上和把文化视为工具包的理论相同,都认为人类行为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