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11~2014年兴安盟三次产业构成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连片特困区扶贫资源配置与区域发展效应关联分析

一 贫困地区与典型片区扶贫资源配置结构分析

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关系到扶贫效率和效果,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开始关注资金管理不善带来的扶贫资金投入效果不佳问题,但对于扶贫资金治理中其他环节,如投入、分配、拨付和使用所产生的扶贫资金投入效果和效率的研究很少,但恰恰是这些环节中出现的制度上的缺陷更容易造成扶贫资金出现目标瞄准偏离,从而直接影响到贫困农户参与和受益于我国的扶贫资源投入[1]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14个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贫困成因复杂、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减贫效应微弱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区)作为国家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涉及592个国家贫困县中的431个,占比73%),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各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从扶贫对象和区域发展两个层面谋划,将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结合,着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扶贫格局[2],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其持续减贫和发展成果共享的发展问题。各片区结合自身区域位置、民族构成、产业基础、区域要素禀赋等区情进行科学规划并有效推进,组织整合各方资源服务于扶贫实践。

国家财政扶贫资金是最重要的扶贫资源组成之一,是指中央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支持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安排的专项资金,包括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专项贷款。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片区累计实施规划投资4.75万亿元,片区基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