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气候智能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解读
气候智能型农业概念的提出无疑为我们智能化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指出一条光明大道。气候智能型农业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业从业人员收入的稳定增长,化解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满足当代及后代对农产品持续增加的需求。农业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循环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对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内容、发展目标、发展方法等方面的定性研究为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积极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对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定量研究则具有实践意义,即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对气候智能型农业进行量化的评价和控制,能够确保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FAO的报告还仅仅是对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理念层面的概述,到底应如何发展实施气候智能型农业,目前国际国内均未有实践层面的成功模式可以借鉴。我国要建设气候智能型农业需要对其发展目标、评价标准和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研究,从而明确发展方向,并逐步进行实施、完成。
第一节 中国气候智能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及方法
一 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为了能够准确地度量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状态,评估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气候智能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设应当围绕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目标与特点展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