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轨道交通历史
一 中国铁路
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轨道交通制式是铁路,迄今已有约140年的历史。
(一)1949年前中国铁路状况
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用炮舰打开了清朝帝国的大门。从此,铁路作为西方侵略者入侵中国的工具以及中华民族自强的手段,逐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与发展(见表2-1)。
表2-1 1949年前中国铁路大事记 | |
---|---|
时间 | 主要事件 |
1865年 | 为了劝说清政府同意外国人修筑铁路,一个名叫杜兰德的英国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筑了一条铁路试行小火车。这条铁路仅长一里,不具备实用价值,很快被清政府拆毁。这是铁路和火车最早出现在中国 |
1874年 | “吴淞铁路公司”正式在英国伦敦登记,怡和洋行是其在华代理人 |
1875年 | “吴淞铁路”所需钢轨、机车和车辆等从英国运来 |
1876年1月 | 开始在吴淞已成的路基上铺轨。1876年6月完成了上海苏州河北岸到江湾徐家花园一段的修建 |
1876年7月3日 | 吴淞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时速15~20英里(24~32公里)。铁路全长15公里,轨距30英寸(0.762米) |
1881年 | 年初,开平矿务局创建“唐胥铁路”,从此揭开了中国自己修建铁路的序幕。同年6月9日开始铺轨,11月8日举行通车典礼。唐胥铁路采用每码30磅(每米15公斤)轻钢轨,采用“标准轨距”,两轨间的距离为4英尺8.5英寸(1.435米),使用的机车车辆比吴淞铁路的大 |
1893年 | 张之洞开始修建大冶铁路,以把大冶的铁矿石运到长江后再运往汉阳炼铁、炼钢。干支线合计28公里,于1894年完工 |
1894年 |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以“炮舰外交”为手段,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先后利用不同方式吞噬中国的铁路权,或采取直接建筑和经营的方式,或假借中外合办的名义,更多的通过贷款来进行控制 |
1905年5月 | 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张铁路局,詹天佑为会办(相当于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
1906年2月 | 商部奏请厘定全国铁路轨距一律以4英尺8英寸半(1.435米)为标准 |
1909年10月 | 京张铁路通车 |
1912年2月22日 | 孙中山在上海成立“中华民国铁道学会” |
1912年9月12日 | 孙中山在上海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 |
1912~1916年 | 袁世凯政府同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先后签订了九项铁路借款合同,出卖了11条铁路的权益 |
1913年 | 日本也在中国东北地区取得了“满蒙五路”的特权。总算起来,短暂的袁世凯政府丧失的铁路总长度达一万多公里 |
1917~1918年 | 段祺瑞政府继续向日本兜售路权 |
1912~1927年 |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六七年间,形成了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铁路权的高潮。 帝国主义各国以中外合办或直接经营方式在中国修筑铁路,或贷款控制国有铁路,以作为侵略中国的工具。他们在中国修建铁路所采用的工程技术标准、机车车辆的形式和构造不同,经营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也不同。中国铁路同时出现英、法、德、日、俄、美等多国的设计标准和设备型式,被人讥讽为“国际铁路展览会” |
1928~1945年 | 1928~1937年七七事变十年期间,国民党政府主要利用所谓“中外合作”方式在关内修建了3600公里的铁路。东三省地方当局也采用省商合营的方式在1928~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修建了900公里的铁路。此外,有些铁路借款虽已签订,但由于燃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烽火,铁路已来不及修建。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采用征用民工、拆用旧轨并滥发货币的办法,勉强修建了1900公里的铁路。 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的十四年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利用从我国搜刮来的巨额资材,在东北三省和热河省修建了近5700公里的铁路,在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修建了900公里的铁路,以强化他们在这些地区的殖民统治 |
1946~1949年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立即动手“接收”铁路,以便调运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此外,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协助下,国民政府还先后修复了粤汉铁路、浙赣铁路、湘桂黔铁路、淮南铁路和江南铁路 |
1946年 | 8月,哈尔滨机务段的职工响应毛泽东主席“解放全中国”的号召,从滨州线肇东车站拉回一台破旧的304号机车进行修复,随后又修复了一台1083号破损机车。10月30日,经东北铁路总局批准,这两台蒸汽机车被正式命名为“毛泽东号”和“朱德号”,并投入生产和军事运输,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屡建功勋 |
1948年 | 9月28日6时15分,3005次秘密军火列车开出昂昂溪站,急速驶往辽沈战役前线,经过4昼夜的英勇奋战,终于在10月2日凌晨4时46分,到达了辽沈战役的前线——清河门站。及时运达的这批弹药,对辽沈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11月,为了表彰3005次军列对解放锦州的重大贡献,东北军区赠给全体乘务员一面锦旗,上写:“赠给三○○五次英雄列车” |
1949年 | 在中国铁路工人运动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铁牛运动”发源于绥化机务段。1949年2月,96号机车包乘组刻苦钻研机车保养和操纵技术,首创安全行车106579公里的纪录,而且不入厂修,超过两个甲检期,为国家节约了3.59万余元(东北币),被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授予“铁牛”机车组称号。之后,东北铁路全面开展“铁牛”运动,推动了运输生产的发展 |
表2-1 1949年前中国铁路大事记
关于中国最早的铁路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1865年,英国资本家杜兰德在北京玄武门外修建的一条1公里长的铁路,试营小火车。二是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的沪淞铁路,全长30公里,但后来出了几次事故,被清政府高价购回并拆毁。三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全长11公里,于1881年建成,1894年延至山海关。
总体来说,从1876年到1949年底全国解放时,我国修建铁路已有70余年的历史,全国(大陆)共有干、支线铁路(不包过矿山线、森林线、码头线等在内)25400公里,除去日军在侵华期间拆旧线建新线以及国民党军队拆除的一些线路,共约拆除3600公里,这样在1949年大陆仅留下21800公里(被破坏的可以修复的线路在内,其中苏联红军在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后占领我东三省期间拆去铁路1500公里,把轨料和机器运往苏联)。此外,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时有铁路干支线超过900多公里未计在内。
(二)1949年后新中国铁路状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且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
从1949年到2016年,新中国的铁路事业虽然以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基础,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