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经济区对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论框架
第一节 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演变
临空经济区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Landry M.和Edwards S.研究指出机场最初被用来作为发展经济的廉价方式。最初的机场建设只需要一块田地,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的性能和耐用性得以提高,机场的支持服务需求开始增加,这需要具有预见性的规划[71]。因此,合适的临空经济区划分方式成为学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学者在研究中给出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划分方式,程博认为空港经济的形成路径演变是指空港在影响因子作用下的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动态过程,其形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其衍化一般要经过点(空港核心企业)、线(空港产业链)、面(空港产业集群)三个阶段[46];而王兆宇则认为临空经济产业调整趋势存在着内在的逻辑演进规律,从主体产业角度区分需经过物流业、加工业到航空配套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再到休闲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三个阶段[72]。本书按照临空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及临空经济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同时结合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历史,参照杜曼玲、王耀球概述的临空经济区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演进方式[73],将临空经济区的演变划分为形成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成熟阶段。
一 临空经济区形成阶段
1959年,爱尔兰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意味着世界首个临空经济区的诞生。曹允春对临空经济区的形成进行了说明,指出机场直接影响了区域生产的空间分布,机场区域的空间收敛性降低了运输的空间成本和时间成本,导致区域的生产要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