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心理视野下的和谐思想研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和谐思想在各民族文化中普遍存在。为此,本研究想就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藏族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做一系统的梳理,使我们在研究社会组织系统的和谐稳定时有更清晰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民族文化与和谐思想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从古至今无数先哲上下求索,希望建构和谐稳定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实现人类的终极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提出“美是和谐”的人,他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柏拉图则提出了“公正即和谐”的命题,他将自己设计的理想国称作一首“和谐的交响曲”。赫拉克利特提出了“对立和谐”观,认为自然“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亚里士多德也说:“德性就是中间性,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1]从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和谐的理解与中国古代先贤对和谐的理解有相似之处,都以和谐为美,认为和谐是对立的辩证的统一。
“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王淑梅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就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和”贯穿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和”就是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上的三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