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与杂货店老板交流
出版时间: 2017年08月

藏族和谐心理特质的质化研究

在质化研究部分,我们将借助个案访谈资料,对藏族的和谐心理特质和人格特质进行进一步综合、归纳,同时对在量化研究中无法概念化的内容,透过更有针对性的访谈而加以揭示和补充。

第一节 质化研究的技术准备

一 质化研究的基本范式

“质化研究”是相对于“量化研究”的归类,其发展已遍布各社会科学门类,但由于不同学术领域内的研究取向与传统存在差异,质化研究在不同学科领域内的研究范式也有所区别。大致说来,社会学以探讨社会现象为旨趣而产生民俗方法论、象征互动论以及扎根理论的传统;人类学以探讨文化现象为核心而形成认知人类学、民族志的传统;心理学则以个人或群体经验及行为为研究对象从而发展出现象学、生命史、生态心理学等传统。[1]本研究根据研究的目标采用现象学的质化研究方法。

现象学的研究旨在了解个体在其生命世界中的生活经验及意图。为此研究者就必须移除自己的预设,以进入受访者的生命世界和其“自我”的经验解释,并以语言的方式来呈现此经验。现象学的质化分析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存而不论”。存而不论是现象学的重要程序,它是研究者针对所调查的现象,消除或意识到自己所持有的偏见、观点或假设的过程。依据社会学家埃德(Ihde)的观点:“存而不论要求观看先于判断,对什么是真实的或最真实的判断,要延迟到所有证据(或至少是充分的证据)都具备才能做出。”[2]因此,存而不论不是一个固定事件,而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经由存而不论的阶段,完成现象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