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丝绸之路对人口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如果这条路不通往圣殿,那么为什么
我们会需要这样的路?
T. 阿布拉德泽
在格鲁吉亚著名电影导演和哲学家T. 阿布拉德泽的电影《忏悔》中的这段台词准确定义了他关于建设不同交通走廊的可行性的意见。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对此做出决策的专家们只使用了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标准:货流的价值、减少交通运输的时间和节约成本等。在该研究的局限之外,还有对这样的交通走廊产生影响的诸多其他问题,如对这些地区人口生活条件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对今天会议的主题“新丝绸之路国家的社会转型”印象深刻的原因。如果对这一走廊在不同国家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分析,以及不对新丝绸之路能否成为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的一个真正的“圣殿”进行评估的话,这个宏大的项目注定要失败。
谈及综合评估特定地区的社会生活条件,专家们在过去十年里将生活质量用作一个决定性的参数。生活质量一词首次被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斯用于1960年撰写的《富裕社会》一书中,并且在1964~1974年被首次用于加拿大和美国的36项医疗和社会指标的研究中[1]。
西方国家对生活质量问题的积极兴趣与这些国家中的有些国家向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过渡以及公众对全球问题的认识相关联。从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早期,现有类型的社会发展的矛盾体现在其消极后果(社会两极分化、日益增多的紧张局势、“技术的非人性化”、环境退化等)的凸显。在此方面,生活质量已成为公共福利、“新人文哲学”、对“新和谐”的渴望、“新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