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污染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规制措施,中国的环境资源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并且已有的文献表明中国仍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半端(高红霞、杨林等,2012;丁焕峰、李佩仪等,2012),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也将增加。在此背景下,一些研究开始关注环境污染对中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等的影响(许士春、何正霞,2007;贺彩霞、冉茂盛,2009;张成、陆旸,2011),然而正如Zivin和Neidell(2012)所论证的,环境污染可以在不影响劳动供给的前提下对劳动生产率产生显著的影响。本章在第三章所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环境污染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计量经济模型,来综合分析环境污染影响中国劳动生产率的长期效应、短期效应、区间效应等。
第一节 环境污染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实证模型
环境污染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渠道是多样的:收入效应和健康成本效应的发生是即期的;替代效应和健康配置效应则涉及厂商在长期内对生产要素的再配置;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也会受到环境污染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证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区分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需要区分在不同环境污染水平、不同环境治理水平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区间效应。
(一)基准回归模型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将教育、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