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口变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着重考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现状及变化情况,充分利用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开展大量横向和纵向比较,对四川城镇化基本情况、人口城镇化和户籍城镇化情况、城镇常住人口的农村土地承包权情况、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空间布局以及人口居住情况等进行客观分析,得出六个方面的基本判断,提出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对策建议。
一 四川城镇基本概况
1.城镇人口快速增加
根据四川省1%人口抽样数据,2015年四川省抽样人口为824184人。估算城镇常住人口数为3912万人,城镇化率为47.69%,较2010年普查数据[1]40.18%,提高了7.51个百分点。四川省城镇人口以成都最多,占四川省的28.80%;甘孜藏族自治州最少,占四川省的0.86%。(见图1)
图1 四川省城镇常住人口(2010年和2015年)
2.城市发展呈现两极化态势
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我国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截至2015年末,四川省共有城市(含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34个,其中不设区的市16个,与2000年相比城市数量增加2个,分别为马尔康市和康定市。城市规模层级同时发生重大变化(见表1)。
表1 四川城市规模变化情况(2000~2015年)
如表1所示,相对于2010年,成都由I型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型城市,但省内无I型大城市,与此同时,II型小城市中的5个向上升级,当前仅有3个。
从规模看,2015年全省城市人口[2]占城镇总人口比重为57.99%,比2000年降低3.32个百分点,除特大城市和II型大城市,其他类型城市人口占全省城镇人口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