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陕西碑刻的主要成果  |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深化陕西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对策思考

碑刻即镌刻有文字的石刻,形制大致有碑碣、墓志、造像题记、摩崖等,内容十分丰富,集历史、文学、艺术于一体,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碑刻又是不可再生的文献资源,保护碑刻实物,记录其内容,具有继绝存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陕西是文物大省,也是碑刻珍藏和拥有数量最多的省份。据初步统计,目前陕西存藏有20000余通碑刻,根据形制可分为五大类,即碑碣、墓志、塔铭、造像、摩崖等。根据内容可分为四大类,即纂言、纪事、述德、文学艺术等。对陕西碑刻的研究自宋至今呈现持续不间断状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一大批碑刻得以出土,这对于深化细化历史研究的学者无疑是一大福音,故而研究成果不断呈现,研究深度不断加强,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呈现炽热状态。

一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状况

中国古代对陕西碑刻文献的研究,主要见于古代金石学和地方史志各类著作。从学科史的角度考察,真正意义上的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是伴随着器物学、古文字学而产生的,传统称之为金石学。就中国古代对碑刻文献研究的全局来考查,这一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果丰硕,其中较为主要的成果如表1所示。

在这些金石学的著述中,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碑刻文献资料,甚至有的书籍还辑录了一些碑刻的图像等,这就使金石学的著述具有了一定的史料价值。上述著述均有对陕西碑刻文献的著录和辑录。除此之外,研究陕西碑刻文献的古代著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