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经济走廊发展阶段  |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我国自贸区海关协同创新机制的国际镜鉴与本土变革:透视上海经验

2014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提出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为形成区域内外辐射效应,2014年12月,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国务院决定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审议通过。2016年8月,继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再增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区。这意味着我国自贸区建设将上一个新台阶,更大范围内改革试点及深层次对外开放正在稳步推进。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也应从市场和政策角度出发,通过物流联盟战略模式,开展区域内外物流合作,形成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推进海关、物流企业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创新,从而有助于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 国际领域海关协同发展实践镜鉴:促进贸易便利化

实现贸易业务环境、海关管理和制度环境的透明度和专业化以及提升跨境贸易口岸效率,贸易便利化是一项重要指标。除海关等各职能部门外,企业是通关环节的重要参与主体,因此,国际组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多双边或区域合作就促进贸易便利化在海关、企业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值得在国内自贸区改革中加以借鉴。

(一)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