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北京近年来因旧厂房、仓库和市场腾退建设的文化创意园区  |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2016年非首都功能疏解与首都城市文化空间建构

非首都功能疏解是指疏解那些与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功能不相符的城市功能。非首都功能疏解影响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调整,特别是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布局。2016年,随着北京区域协调、优化调整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开展,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城市文化空间布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在实施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下,2017北京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与布局将面临新课题,呈现新态势,也推动着我们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理念的更新。

一 城市文化空间理念的新认知

(一)传统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理念

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文化空间布局,首先重在观念思路和规划设想的更新发展和与时俱进。以往对文化中心城市的认识,主要是在北京城区范围内集聚最优秀的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大型的、具有地标性和代表性、有全国影响力的公共文化设施,效仿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模式,以建设世界城市为目标,吸引国内外资源,将各种公共设施设置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而不是摆在郊区,或者离市中心比较远的地方。城市中心的商业设施要给文化设施让位,而不是相反。”[1]这种凸显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思路,是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随着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彰显大国文化软实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心/边缘”二